道明竹编及其发展现状

道明镇位于崇州市西北部,距崇州市区7公里,幅员面积 36.1 平方公里,地处无根山脉与平坝交汇地带,丘陵平坝兼有。境内交通便捷发达,气候宜人,自然资源丰富,物产丰饶,环境生态优美,山水田园风光迤逦迷人。下辖2个社区、10个行政村,总农户6081户,农业总人口 21252 人。是一个集农业产业、传统手工业、农业生态观光旅游、餐饮为特色的新型农业发展乡镇。素有“竹编之乡”之美誉。

竹编是该镇的传统手工业和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特色支柱产业。

伴随着崇州竹编两千多年的历史,道明竹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。尤其从清朝初年至今的三百多年时间里,道明镇竹编经历了由粗到精,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。现已创新发展出立体竹编、平面竹编、瓷胎竹编三大体系,及其中的各式篼、篮、盘、碗、瓶、灯、字、画、茶具等20多个大类,800多个花色品种。至今,尤以奇巧多姿、造型新颖别致、工艺精细、品种繁多传承于世。

道明竹编影响深远。早在清末,道明出产的竹编儿童玩具曾获得四川省劝业会一等奖。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,道明竹编就享誉全国,远销海外,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,道明竹编艺人赵思进、等4人先后赴哥伦比亚、牙买加、格林纳达等国传授道明竹编技艺。1985年11月5日,时任省委书记杨汝岱亲临道明视察了道明竹编,并予高度赞扬。从中央到地方的各大媒体也先后无数次来道明采访报道道明竹编、拍摄专题纪录片。

道明竹编还先后无数次参加国内、国际手工艺品、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各类博览会展示,也因此获得多项殊荣。1957年,道明竹编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,道明竹编艺人胡长发参加了全国工艺美术大会,受到朱德等中央领导接见;1995年,道明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“中国民间艺术(竹编)之乡”;2004年道明竹编被收入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主编的《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概览》一书;2007年“道明日用竹编技艺”、“道明竹编”分别被列入四川省、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;2011年11月,道明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“2011—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”;2011年12月1日,道明竹编正式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……

目前,全镇有竹编协会1个,专业社84个,专业合作社1个,专业大户5户,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传承人3人,竹编艺人100余人。同时带动周边乡镇,形成了以道明镇为中心,幅射济协、王场、白头、公议等乡镇的竹编产业片区,片区内从业人员6000余人,年创竹编产值5000余万元。

当然,就目前来讲道明竹编产业发展还存在很多不足。受就业环境及其收益的影响,道明竹编现有的从业人员仅占道明辖区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,道明竹编产业发展状况优势因此并不明显;道明竹编产品有待进一步提档升级,有待更多更好的创新;道明竹编新人培养急需加强,否则传承道明竹编技艺,继承道明竹编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从迈进。

因此,今后:1、我镇将把道明竹编产业发展列入该镇“十二五”产业发展规划;2、在2012年建立“道明竹编网”,提升到数字化层次加大道明竹编推广宣传,同时在街子设立“道明竹竹道馆”,展示道明竹文化,销售编制品;3、加强新人培养,传承道明竹编文化;4、紧密结合道明城乡统筹发展规划,加紧建设道明竹编产业基地;5、打造道明竹编产业旅游制品发展品牌。